自治区新时代美丽宜居村庄创新案例③—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 -九游会登陆

自治区新时代美丽宜居村庄创新案例③—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

文章来源:村镇处 发布时间:2024-04-12 18:03 浏览量:
打印 【字体: 分享到:

古勒巴格是维吾尔语,译为国语是美丽的花园。古勒巴格村成立于199192022年被自治区评选为乡村振兴示范村2023河畔燧梦景区被列为国家aaa级景区。

一、完善设施,建设美丽宜居乡村

古勒巴格村党组织因地制宜、听取民意,研究制定乡村建设发展规划,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。一方面改善生态空间,通过生态提升、种植特色果树,解决困扰老百姓30年的风沙问题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对原来的荒漠进行覆绿,种植特色林果,实现荒地变果园、果园变公园,为以后的观光旅游采摘奠定基础。另一方面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。全村水、电、路、天然气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齐全,功能完善,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,老百姓养成吃饭上桌、睡觉上床、学习上课桌的良好生活习惯。在垃圾收集处理、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三个方面出实招,解决农村点多、面广、分散、处理难问题。

二、环境整治,扮靓美丽宜居乡村

一是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下真功夫。细化村级垃圾收处服务体系,村内道路每隔30米配1个果皮箱,每25户配1个垃圾分类收集点,建立健全“村收集、乡转运、县处理”垃圾收处机制。因地制宜不断提升厕改技术,配套污水管网系统,全村实现水冲式厕所全覆盖。在污水治理方面,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户式处理两种模式,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站,覆盖解决本村大部分家庭生活污水治理问题;针对比较分散的户,建设分户式处理设备,破解村级污水点多面广的问题,达到污水处理全覆盖。二是在乡村建设长效运转机制上做文章。坚持“软硬兼施”,补齐基础设施管护短板。在硬件设施方面,用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,加强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;在软件设施方面,探索“党支部 家政服务中心 农户”模式,创办乐土家政服务中心,保障村内道路清洁、公共绿化、垃圾收处、污水处理、水电维护五大服务项目,实现“群众参与、群众所有、群众受益”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。

三、发展产业,助力美丽宜居乡村

古勒巴格村党组织发挥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精神,按照发展规划,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。一是耕地全部实现土地流转,破埂还田,既实现村集体增收,又稳定农户收入,进一步释放劳动力实现二次就业。二是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特色林果业,现有现代化设施大棚14座,带动盘活闲置土地,发展庭院经济。三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公司 农户为引领发展现代畜牧业,为了破解人畜分离难题,打造一村一集中养殖点,农牧民集中托养以实物或资金两种形式入股分红,以实现六统一科学养殖管理。四是发展庭院经济助农节本增收,积极培育三园(小花园、小果园、小菜园)四篮子(菜篮子、肉篮子、蛋篮子、果篮子)工程,种植豇豆、辣椒等蔬菜,发展林下养鸡,带动农户增收致富。

四、休闲旅游,添彩美丽宜居乡村

一是打造忆乡园特色餐饮生态园。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为游客提供吃住行、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,让游客体验乡村旅游、特色餐饮。同时,结合尉犁县“373”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,布置以航天航空、科学实验、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科普展,进一步科普科学文化知识,定期举办科普观展活动,引领广大游客开启宇宙科学发现之旅。二是打造杏花湾团结文化广场。通过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行动,改造建设成集娱购游为一体的综合餐饮区。为了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,每天举办夜市”“周末小巴扎,在节假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,组织文艺小分队开展文艺演出,同时给老百姓提供免费摊位,通过夜市经济带动老百姓进一步增收,变成老百姓乐意向往之地。三是打造古树连心文化大院。作为村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,大院以珍贵史料、历史图片、老物件,对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行了展示,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村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增强五个认同,争做社会主义新人。文化大院作为教育基地,用图文并茂、有实地体验的场景,以群众的语言、群众接受的方式讲群众关心的事,真正让农民听得懂、愿意听、记得牢、用得上,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、情感认同。

下一步,古勒巴格村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内涵,因村制宜、因势利导,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思路,通过规划引导、政策支持、示范带动,探索乡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,加快推动农村特色种养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,继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,持续加大组织力度和资金投入,努力实现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目标。

   

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高空云图

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河畔燧梦”3a景区中的露营基地

  

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古树连心文化大院





关联稿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网站地图